我不想为单人吃饭太贵纠结

今天是2025年5月11日,是母亲节,祝妈妈节日快乐🌹

  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想记录下当下的心情,起因是今天本来决定去吃「三肥七瘦·鲜切烤牛肉」的,可是真的走到店门口时,我纠结徘徊了十几分钟,但最终没有踏进去。手机app上的团购价为98,双人餐5荤4素,听起来价格也还ok,毕竟现在超市的牛肉也要49/斤,但为什么我会舍不得呢?是一个人吃饭太尴尬,该吐槽店家为什么不推出单人餐?对面是夜市小吃一条街,三十就能吃到很多不同的美味,为什么要单吃这个烤肉?还是就是单纯觉得贵,一个人吃不完太浪费?明明也不是吃不起,明明也不是天天吃,但是为什么就是舍不得吃呢...这样的情况记不起有过多少次。

  一边走一边思考着,最后走到了平时最常去的、认为性价比最高的自选快餐店,墙上贴着的标语写着:“十二元吃饱,二十元吃好”。由于时间太早,有些菜还没有端上来,于是我随便夹了一些合胃口的菜,拿去称价格为13元,确实如此,仅仅13块我就能吃很饱了,菜也不差。坐到位置上打开小红书,搜索着相关话题,某篇帖子下评论区里:有人晒着一个人涮肉的照片、一个人在家做了好几个菜,即使吃不完。大家的观点都清一色的是:很喜欢一个人吃,真的爽;越是一个人出去吃得越好;一个人点的都是自己爱吃的,吃不完打包;一个人吃又怎样,首先取悦自己!对啊,现在不该吃吃,等不能吃了才后悔吗?和别人吃饭300+的饭,大手一挥照吃不误,反倒是自己就舍不得吃太贵了?明明单人下来甚至更便宜呀,不能因为是一个人就“对付一下”。于是吃完晚饭走出门,我不甘心地又去点了一份薯条和红糖糍粑哈哈哈。 置顶评论   之前也和别人讨论过,可能是以前经常被灌输家里穷,不富裕,习惯了节俭;又或者是为以后生活打算,现在得努力存钱,可观的存款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底气。不管是什么时期,好像总能找到被劝说不花钱的理由,导致即使后来开始挣钱了也依旧舍不得,甚至给人小气的感觉。当然,还有一点让人想不通的是,为什么在吃穿上扣扣嗖嗖,在周边、游戏上又毫不吝啬呢?之前我的同学想买四千多的包,当时我认为还不如出去旅游,而且也没有什么值得我用四千块的包去装。现在想一想,也许是大家的消费观念和追求的东西不同。经常看到讨论一个话题:27岁,是应该先享受还是存钱?其实是二者并非二选一的单选题,合理平衡二者更重要!比如:

存钱方面

  • 设置强制储蓄:每月工资到手后,先拿出 30% - 50% 存起来。比如月薪 8000 元,拿出 2400 - 4000 元存为定期存款或放入稳健的理财产品,积少成多,为未来如购房、结婚、创业等大事做资金储备。
  • 建立应急资金:用 3 - 6 个月的生活费作为应急资金,以应对突发的失业、疾病等情况。若每月生活开销为 5000 元,那应急资金需准备 15000 - 30000 元,可放在灵活性高的货币基金里。

享受方面

  • 适度消费:在日常开销中,预留一部分用于享受生活,如每月拿出 10% - 20% 的工资用于休闲娱乐,看电影、聚餐、购买喜欢的小物件等。
  • 自我提升投资:拿出 10% - 20% 的工资用于学习新技能、参加培训课程或购买书籍等,这既是对自己的投资,也能带来精神享受,例如报名线上外语课程提升职场竞争力。
  • 体验式消费:每年规划一次旅行或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,费用可提前规划在年度预算中。比如一年旅行预算 5000 元,每月为此储蓄约 420 元,既能增长见识又能享受生活。

  总之,应根据自身收入和财务目标,灵活调整存钱和享受的比例;既保证一定储蓄,为未来打下基础,也适度享受生活,提升当下幸福感。从现在开始,我也要好好爱自己❤️,下周就去这家烤肉店!